关于房地产的政策,或者说行业导向,近一年来有两大热点股票配资论坛网站,一是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,二是建设好房子。
在房价连续下跌的背景之下,突然推出 “好房子” 的概念,其中有何玄机呢?
原因之一:不缺房子了
近几年房价大跌的因素有很多,其中之一是住房开始趋于饱和。
人民群众对住房的需求,已从 “有没有房子” ,转向 “房子好不好”。
过去 20 年,政策导向是建很多房子来满足住房短缺的情况。
随着房价下跌,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,以后人们买房子会更加注重品质,“买好房子,不买差房子” 就是趋势之一。
原因之二:房企暴雷的后果
房地产市场大幅降温后,很多民营企业暴雷,没暴雷的企业资金链也比较困难,这就造成很多项目停工,甚至烂尾。
即便有些项目复工了,用材用料也不到位,勉强交工后,小区、房子的质量一看就不咋地。
因此,人民群众对于 “买房子不要烂尾,买房子不要粗制滥造的豆腐渣” 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。
原因之三:好房子更招人爱
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的工作很难做,因为这涉及房地产市场本身的一些变化,以及多个部门的政策应对,单靠某个部门的能力有限。
而 “好房子” 这件事则不同,从国家制定标准,到树立典范、试点项目,再到引导推广,很容易出政绩。
今年四月,住建部发布了国家标准《住房项目规范》,任何新建的住宅项目,都要按照最新的国家标准来落地实施。
该规范提出了四大要求,也是好房子的四大标准: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。
其中包含一些新的硬性要求,比如,住宅建筑的层高不能低于三米(过去是两米八);
再如,最高入户层为四层,四层以上的每个住宅单元应设置一台电梯;
又如,要提高住宅隔声和防噪音的指标。
另外,在六月份,国家层面发布的《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》中提出了 “四好”,即持续推进好房子、好小区、好社区、好城区的 “四好” 建设。
好房子,是 “四好” 建设中最基本的细胞和单元。
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推广好房子的理念和相关案例,在购房者、消费者层面产生了一种心理:以后要买好房子,不是好房子的项目就不买了!
而这种心理,也正好和近段时间某些大城市中心城区的新房项目热销、中心城区的二手房卖不动且价格下跌、新房价格上涨的现象相呼应。
另外还有一种购房心理:国家要实施好房子标准,新房项目以后都会按好房子标准建设,那新房的价值就高?
是不是所有的二手房,都已变成差房子了呢?
这一点很关键,也需要引导。
不能说现在提出好房子的概念,过去几百亿平方米的存量住宅就都是差房子、坏房子了?
毕竟这些存量房当前建设时,都是按照当时国家的住宅项目规范建设标准执行的。
既然符合国家标准,就不宜简单地圈定某些房子是“好房子”,某些房子“不是好房子”!
在好房子的推广和宣传层面,要注意这些容易导致误解的细节。
好房子应加一个标准:保值
还有一点是老杨最关心的:目前房价还在跌跌不休,而全力推进的好房子和房价止跌有关系吗?
看起来二者没啥关系 —— 房价跌不跌是市场行为,房子好不好是建筑标准。
但我认为,这两件事是目前房地产行业、住宅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两项工作,其实可以适度结合。
比如,现在好房子有四个标准:安全、舒适、绿色、智慧,能不能再加一个 “保值” 指标?
因为房子是资产品,上述四项指标都是建筑规范方面的,买房者住进去确实会比以前的房子舒服,但房子作为资产品,任何购买和持有者都会关心资产价格的波动。
既然买的是好房子,是否意味着:更具保值性、增值性?
在别的房子小跌时,自己的房子不跌;在别的房子大跌时,自己的房子跌幅小。
只有这样,老百姓买起来才会安心、放心、开心。
在目前房价依然下跌、促进房地产止跌压力较大、工作较困难的情况下,在力推的好房子概念中再加上 “保值” 标准,是不是更好一点呢?
老铁们,你们认为老杨的建议,是好主意还是馊主意呢?
配多多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